全國人大代表、珠海冠宇董事長徐延銘:建議加快推出碳排放權期貨
期貨日報網訊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董事長徐延銘就加強全國碳市場協同監管、加快市場主體和產品擴容提出建議。
“2024年1月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啟動後,我國形成了強製市場與自願市場並行的碳交易體係,但在規則製定、監管模式及體係構成方麵還有待提升和完善。”徐延銘指出,比如,在碳現貨市場製度體係建設中,目前以生態環境管理部門參與為主;現有製度規則設計在兼容新行業、新產品方麵存在一定局限性;參與市場主體及產品類型也較為單一,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深度和廣度需進一步拓展,推動形成多主體參與、期現貨結合的碳交易體係。
為此,徐延銘建議,堅持以係統性思維推動碳市場相關工作,建立部際協同監管機製。
同時,他建議堅持從全局出發構建碳交易體係,加快碳市場行業和主體擴容。一方麵,推動除發電企業外的其他行業企業提升排放數據核算盤查的基礎能力,從而具備納入排放管控條件,盡快實現行業擴容。另一方麵,允許碳資產管理公司、金融機構等非控排企業參與全國碳市場,開立交易與注冊登記賬戶,在現貨市場中作為對手方,在臨近履約期,控排企業普遍囤貨惜售的環境下釋放配額,助力企業按時完成履約任務。
此外,徐延銘還建議,堅持視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加快推出碳排放權期貨。
“在經濟社會全麵綠色轉型發展的大背景下,控排企業需要製定長期的生產經營和減排計劃。現階段碳市場價格波動幅度加大,控排企業普遍缺乏風險管理工具,影響企業穩定經營。”徐延銘說,加快上市碳排放權期貨,實現期現貨協同發展,可以提高碳定價效率,通過遠期價格信號引導企業調整生產經營安排,在適當時機進入市場買賣配額,以更低成本實現減排,保障企業平穩健康發展。
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一直以來,廣期所都高度重視並穩步推動碳排放權品種研發工作,近年來圍繞合約規則設計的重難點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和實地調研,當前已基本完成碳排放權期貨合約製度的設計方案。據悉,廣期所將持續做精做細碳市場基礎研究,完善碳排放權合約製度關鍵設計,穩妥推進碳排放權期貨上市。